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2018年南阳市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

    信息发布者:胡里村
    2018-03-14 21:52:34   转载

    根据我市病虫害越冬基数和当前小麦病虫发生情况,结合小麦长势、品种抗性、气象条件、防治水平及历年病虫发生演变规律。预计2018年我市小麦病虫草害将偏重发生,累计发生面积2850万亩次,其中,虫害发生850万亩次,病害发生1350万亩次,草害发生650万亩次。条锈病偏重流行,部分区域大流行,赤霉病中度偏重流行风险高,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流行;蚜虫偏重发生,部分地区重发生,麦蜘蛛中度发生,吸浆虫偏轻发生,部分麦田偏重,麦田杂草偏重发生。

     一、发生趋势

    (一)小麦病害

    条锈病偏重流行,淅川、唐河、新野、内乡等地部分麦田呈大流行态势,流行盛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,发生面积400万亩。

    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,盛发期5月中下旬,发生面积350万亩。

    纹枯病中度发生,稻茬麦及氮肥偏多的高产麦田偏重发生,盛发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,发生面积400万亩。

    小麦白粉病中度偏轻发生,山区及部分种植密度高、郁闭田块偏重发生,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,盛发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。

    小麦叶枯病在部分品种中偏重发生;散黑穗病偏轻发生,局部将达中等程度;小麦茎基腐病及根腐病在部分麦田危害程度将继续加重。

    (二)小麦虫害

        吸浆虫在全市大部麦田中度偏轻发生,西峡、社旗、镇平、内乡、方城、卧龙等地部分麦田中度发生,预计成虫盛期4月中下旬,发生面积200万亩。

    蚜虫在社旗、方城、唐河、新野、镇平、内乡、淅川、宛城、卧龙等地麦区偏重,部分麦田大发生,全市发生面积450万亩。

    麦蜘蛛中度发生,部分麦田偏重发生,盛发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,发生面积280万亩。

    地下害虫在部分麦田发生偏重,3月中旬前后将再有一次为害高峰;一代粘虫偏轻发生,部分田块可达中等程度。

    二、 预报依据

    1多种病害发生基数接近常年或偏高

    据各县(区)冬前及近期调查,当前全市纹枯病病田率55.34%,平均病株率5.47%,去年同期低3.8个百分点,部分水浇田湿度大、氮肥高的田块发生严重,最高病株率19。根茎腐病在部分田块发生较重,社旗县局部平均病株率5.26%,重于常年。条锈病发病偏早、菌源量偏大。我市淅川县1月19日在丹江库区的大石桥乡东湾村三组一块0.6亩麦田,发现17个小麦条锈病传病中心及单片病叶,发病中心面积0.1-0.5平方米,5-96片病叶,严重度5%--80%,品种为中育12号;另外,在滔河乡清泉村见发病中心0.4平方米,13片病叶,严重度5-60%;发生期比去年迟1个月,比常年偏早1个半月。另据全国农技中心通报,秋苗期条锈病发生面积大、病情重;甘肃、宁夏、陕西秋苗主发区发生面积是2012年以来最大的一年,比2014-2016年分别增加55.1%、76.3%和94.8%,局部早播麦田发病中心多、病情重;湖北省二市三县见病,将对我市春季病害流行提供充足菌源。赤霉病寄主作物玉米等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,秸秆还田面积300多万亩,菌源量广泛存在。苗期蚜虫在唐河社旗、内乡、卧龙、宛城等地普遍发生接近常年,全市平均百株蚜量6.07头,严重田块百株蚜量58头;麦蜘蛛越冬虫量轻于常年,平均每单行尺虫量7.56头,社旗、唐河、内乡等地部分麦田单行市尺虫量高达110余头;吸浆虫去秋镇平、社旗、西峡、南召、宛城、卧龙、唐河、方城、新野、内乡、淅川县(区)共淘土抽查314个小方(10㎝×10㎝×20㎝),共有吸浆虫583头,平均每小方有吸浆虫1.86头,比上年同期增加55%,严重的西峡县最高单方虫量43头。地下害虫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.56头,折亩虫量1039头,平均亩虫量比上年均值增加41.4%。其中蛴螬亩虫835头,占80.4%,比上年增加54.05%;金针虫亩虫166头,占16%,比上年增加9.9%;蝼蛄亩虫38头,占3.6%,比上年减少11.6%;严重田块每亩虫量高达8671头(唐河)。

    2、寄主作物及种植制度利于病虫害发生

        全市麦播面积870万亩,晚播面积大农技部门冬前查,全市麦田一、二、三类田12.3%、62.2%、25.5%一、二类苗占70%以上,苗情差于去年期。主要品种衡观35、西农979、郑麦9023、郑麦7698、郑麦0943、百农4199、豫麦70等,种植超过面积400万亩,大部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,且常发区因病菌新致病类群频率上升,品种抗锈性丧失加快。主栽品种对白粉病、纹枯病、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普遍较低。近年来连续实行小麦与玉米连作,造成田间赤霉病等病原菌不断积累;高产麦区种植密度大、高肥水管理,致使小麦群体大、田间郁闭,晚播面积大,有利于赤霉病、白粉病、纹枯病、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。

    3、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

        年秋收期,我市遭遇多年少有的连阴雨天气,降雨量显著高于常年,麦播期一般推迟20天左右。麦播以后降水偏少,小麦长势不如往年。元月上中旬我市份平均气温1.2℃,比常年均值略偏低,降水量24.2㎜,比常年偏多,利于苗情转化和小麦条锈病越冬繁殖。国家气象预报,春季江淮麦区降水接近常年,对蚜虫繁殖有利,小麦抽穗扬花期常年出现连阴雨天气概率高,有利于赤霉病和条锈病加重流行。长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病虫害无明显不利影响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