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玉米种植: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

    信息发布者:胡里村
    2017-06-10 21:41:22   转载
   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,深受消费者的青睐,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。而为了保证玉米种植的稳产高产,做好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工作,十分重要。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,根据玉米生育特点,在生产管理上分为中期和后期,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攻方向。中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合理运筹肥水,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,培育健壮植株,达到穗大粒多。后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养根护叶,保持绿叶功能,防止早衰,延长灌浆时间,提高灌浆强度,增加粒数,提高粒重。现将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介绍如下:玉米种植: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
    图:玉米种植
      一、追肥  玉米全生育期追肥大致分为两次,第一次在拔节期,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,拔节期追肥应占总追肥量的30%~40%,约15公斤,大喇叭口期占总追肥量的60%~70%,约20公斤左右,追肥以氮肥为主。由于高温干燥,以深施效果最好,可有效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,有利于根系吸收,但施肥过深时会因肥料远离根系而使增产效果降低,施肥深度应掌握在10~12厘米,施肥深度掌握在拔节期浅一些,行侧距植株8~10厘米;穗期适当深些,行侧距植株15~20厘米。玉米种植: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
    图:玉米种植
      二、浇水  玉米进入抽雄期,生长旺盛,加之气温高,蒸腾蒸发量大,需水量达到高峰。此阶段正值玉米抽雄开花,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,如果水分不足,直接影响雌雄小花发育,造成雌雄不协调,影响正常授粉,导致秃顶缺粒,穗粒数减少,影响产量。浇水应看天、看时、看墒。后期若遇雨涝还应注意及时排涝,土壤持水量超过80%时,会引起根系缺氧,导致根系早衰,降低粒重,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涝。玉米种植: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
    图:玉米种植
      三、中耕除草保墒  中耕培土可疏松土壤、铲除杂草、蓄水保墒、促根发育。中耕大多集中在喇叭口期连续中耕两次,中耕深度5~7厘米,要掌握行间深一些、根旁浅一些,以防伤根。  【小编结语】根据玉米的生育特点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,是实现玉米稳产高产行之有效的途径,当引起农户们重视。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!第一农经整理)


      打赏捐赠
      0
  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